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五十歲後,迎來人生秋色。
以一對新的眼睛,發現陌生又熟悉的自己。

  人生如四季,每季都有不同韻律。

  五十歲後,秋天悄悄走到門前。以前,精力充沛,拿出全副精神去活得充實精彩。現在,精力下降,生命卻以另一種方式展現,也向身邊的人開啟。

  學者馬傑偉,走過人生春夏,應能從容面對豐盈秋色,怎料幾年前掉進失落消沉的漩渦而不自知,最後由深坑裡爬出來,驀然回首,才發現這個自己熟悉又陌生。

  學習生命自覺,坦然面對自己,放下舊有執著,重新審視家庭、婚姻、親情、事業和我城,重新學習做兒子、做丈夫、做父親、做自己、做人。輕舟已過萬重山,窗外原來又是另一番風景。

  人生走到初秋,有一種力量,一種新的尊嚴,一對新的眼睛,順逆不失寬容。

  五十歲後,於初秋發現人生尚有很多可能。

本書賣點

  馬傑偉是知名學者,他首次於本書揭露自己提早退休的過程及心理轉變,亦提到自己如何步出情緒問題的漩渦,具實用性之餘,情感亦非常真摰。

  「Young Old」問題是近年社會熱話,馬傑偉正是典型的初老一員,面對著和其他同齡人士相同的困擾和疑惑。他於書中提到迎接初老的心理及實際準備,非常值得參考。

  部分有關退休的文章曾於網上連載,反應甚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傑偉


  家庭煮夫、司機、退休教授、行山發燒友。行行重行行,走過人生邊岸,重新認識自己。
 

目錄

女兒代序      
自序
       
(一)五十歲後
1.1   人生的秋天   
1.2   初老危機的先兆   
1.3   初老人的三種「退不退」
1.4   尋找陌生又熟悉的自己       
1.5   還追求甚麼?       
1.6   三傻夜宴       
1.7   中年發考試夢的領悟   
1.8   退休後時間「無盡」,如何打發?     
1.9   不要一輩子做經濟動物       
1.10 中年斷捨離   
1.11 橋的始與終   
1.12 我的兩個學生       
1.13 來到告別的時候   
1.14 退休後遇見的兩爺孫   
 
(二)家庭重塑
2.1   重新認識愛情       
2.2   給十二歲的我       
2.3   從母親身上看自己       
2.4   母親半生的遺憾   
2.5   打破家庭宿命       
2.6   母親的眼淚   
2.7   女兒的漩渦   
2.8   膠著的絕望泥濘   
2.9   情緒的冬天   
2.10 開始心理治療       
2.11 父與女   
2.12 生命自覺       
2.13 一團糟   
2.14 漸漸聽見笑聲
2.15 扭擰       
2.16 小風景   
2.17 愛   
 
(三)鄉關何處
3.1   香港這個家   
3.2   浪濤盡的俗豔旺角       
3.3   移居台南好夢一場       
3.4   做個小遺民   
3.5   威權現代       
3.6   活於歷史長河       
3.7   人生在世不過微塵       
 
鳴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395804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1 x 0.8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本書分類:>

 

 

作者:張世勤 在未來,社會生活面貌的急遽變化將在所難免,今天的各種社會職業都將面臨科技衝擊,數十種傳統職業將消失,機器智能的崛起會讓不少人成為「無用之人」。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也需接受洗禮,重新尋找方向。 文字的發明是人類社會最具標誌性的事件之一。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古老而充滿力量,是人類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光匆匆,不著痕跡,能對抗它的或許只有文字。人類的意識、感覺甚至一切創造,或許都會轉瞬即逝,唯有付諸文字,才有可能成為永恆。 中國古人「三不朽」的論說中,其一即是「立言」,即通過文字實現不朽。總想著讓自己的作品永恆便難以從容,而從容的狀態對於傳世之作的誕生來說卻十分重要。從容,對一個作家來說,絕不單單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能夠用作品去兜住社會的震盪,用文字去咬住多變的生活,用思想去穿透塵世的迷霧,用形象去挑破人心的外殼,用氣蘊去傳遞性靈的美好,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如果按這個標準,能做得來、做得好、做得成的,一定不會太多。 人工智慧已經打敗了最高明的棋手,接下來也許還會打敗更多其他方面的專業人士。在機器徹底打敗人類之前,作家們應該還不會存在失業之憂,儘管智能機器也能寫作。原因是,文學是寫人的,寫人的命運、人的意識、人的心靈。社會雖然在劇烈運動,人類也在漸趨進化,但人類在心靈這方面的進化卻很難尋覓到可見的軌跡。服裝、髮型、語言等都會因時而變,卻唯有心靈難變。如果這麼說過於龐大和籠統,那麼換作人性這個小切口,情況便十分明了。人性是否是個逆進化的存在,很值得討論。這簡直就是專門給作家們留下的一道難解之題。其次,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圖景,作家的作用在於,在他不可能給出清晰完整的答案時,有可能會讓人向著清晰和完整更近一步。另外,即使納米機器人在不久的將來就可誕生,進入人體血管進行巡航,但它卻無法把個體生命的意識和感覺通過巡視準確無誤地報告出來,這就跟使用倍數再大的顯微鏡,也無法看清楚痛苦和愛情的體驗是一樣的道理。 痛苦和愛情的體驗是無法數字化的,所有的意識和感覺也難以量化,但這並不妨礙數字化科技的到來。數字化雖然很冰冷,但卻精準,而且也很高效,將來社會出現「無意識」運轉並非沒有可能。而且,連科學家自己也不敢判定,智能機器人在到達一定階段後,是否會產生出屬於它們的共同意識。當社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金屬體」,所有人情世故和曾經的溫馨紛紛剝離的時候,也許作家能有辦法把一縷縷情懷、一絲絲悸動,像笨手笨腳的泥瓦匠一樣重新糊上牆面,堵住縫隙。 不僅如此,作家們還需要應對因生物技術和基因科學發達帶來的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壽命的增長與智能機器人隊伍的日益壯大和無所不能迎面相撞,到那時,人們到底是更加需要文學還是根本不再需要文學,不得而知。或者說,真正考驗作家們的時候到了,這就要看這時的作家到底能給予人們什麼?尤其是,當智能晶片可以植入人體,或腦機接口技術徹底完善,相遇的雙方即使陌生卻很清楚對方在想什麼、要什麼的時候,作家一定會陷入前所未有的窘迫之中。寫什麼、怎麼寫、寫給誰看、作品意義何在,這一系列老生常談的問題,會再次浮出水面。生死、命運、愛情、人性這些過去曾被冠以永恆的文學母題,或許也會大打折扣。終生與一個或多個機器人生活在一起的情狀,也許會存在。文學以虛構為障眼法,通過超越真實而抵達真實,通過模糊而實現具體,通過讀者的二度創作形成一千個一萬個「哈姆雷特」來體現作品的價值和生命力,但將來的二度創作環節什麼樣,現在卻很難說得清。 即使面向未來,作家的地位和創作意義會發生深刻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對創作的衝擊也會倒逼作家在文學性上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與嘗試。「文學何為」這個傳統命題也將綻放出新的魅力。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3y2ab8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9364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鹿谷鄉頭暈看什麼科社頭心臟無力感治療中醫埔鹽味覺異常治療中醫鹿港胃脹看什麼科
信義鄉焦慮不安改善中醫診所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口內疼痛中醫推薦 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埔里耳鳴中醫推薦 竹塘入睡困難中醫推薦 把脈超神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伸港肌肉、關節莫名痛改善中醫診所 溪湖壓力大治療中醫 看不好的人都來這間和美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彰化瞳孔擴張或收縮改善中醫診所 鹿谷鄉失眠睡不著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q6omc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