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這是一段私密、豐富、關於自然與哲理的靈思過程,
也是如何在天地間微小而殊勝的事物當中,
追尋靈感、美善和心靈慰藉的紀錄。

  穿梭在細看與宏觀之間,凝視內心世界和外在自然,這段對鳥兒和生活的觀察年記,以四季流轉和人生遭遇為節奏,探觸每個人在生命中必然會經歷的愛、等待、寂寞、失落、圓滿,或者遺憾。

  麥克利爾因為父親的病情和終將到來的告別而哀傷,她因緣際會遇見一位剛愛上觀察鳥類的音樂家。她好奇,是什麼驅使一名年輕音樂家突然間擁抱自然,在多倫多這座城市裡熱切追逐鳥兒的蹤影?

  她決定跟隨這位音樂家的腳步,一探究竟,卻意外展開一段串連起自然與心靈的啟示之旅。

  觀察城市裡鳥兒的羽色體態和啾啁啼囀,她發現,若打開眼與耳去感受自然,竟能得到何等的啟發與靈感。而在這過程中對於人生悲喜的反思,雖是她對生命中的起伏與疑惑的感受及解答,但深層裡尋問的,仍是關於人類在天地間的定位,自我與他人的連結,以及自然和藝術當中的美與善如何引領我們窺見生命的意義。

  歷經四季,照見內在心緒和外在世界,游移裡外,串聯起細微與宏大,這段兩位藝術家相遇後造就而生的觀鳥紀錄,安靜而有力地引人思索創造與自然的本質,以及人生核心問題當中的微妙奧義。

得獎記錄

  ・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CBC 2017春季閱讀書單
  ・芝加哥書評Chicago Review of Books 2017 年度推薦最佳自然書寫之作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2017年度必讀推薦書目

國際書評

  •「她的細想與靈思,能讓讀者享受在自然書寫中尋找紛雜世界的意義。」—Booklist

  •「簡練與精準底下暗藏深度,這本書好似海上冰山,而麥克利爾刻意略隱在後的,正建構出冰山的完整全貌。」—Kirkus Reviews

  •「節奏優美,陳述簡潔,以行雲流水般的神韻,觸探人生的核心問題。本書誘人之處,正在於當中對城市裡自然界微物的細膩觀察,反思人在大自然韻律中的存在定位,以及探索人生的束縛與自由之間的關係。」—Publishers Weekl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京・麥克利爾Kyo Maclear


  小說、散文作家,同時也創作童書。英國倫敦出生,四歲隨英籍記者父親與日籍水墨畫家母親遷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藝術及藝術史學士,文化研究碩士,目前正以加拿大政府獎學金,在多倫多約克大學進行博士研究。麥克利爾的散文及評論常見於北美、歐洲、亞澳地區的報刊媒體,除寫作外亦有繪畫長才,本書中所有插畫即是她親自繪製。

譯者簡介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作十餘部。
 

目錄

序曲  

第一部・冬
十二月—愛
一月—牢籠
二月—微小

第二部・春
三月—等待
四月—知識
五月—挫折

第三部・夏
六、七月—停滯
八月—漫遊

第四部・秋
九月—遺憾
十月—疑問
十一月—尾聲

第五部・冬
十二月—結語
 

序言

  有天早上,我站在咖啡店的櫃台前,凝視著正為我煮咖啡的男子那雙粗厚的濃眉。我發現,你若是無意再度陷入愛河,就不該久久凝望一張臉。當我望見咖啡機冒出的熱氣在他的眼鏡上覆滿蒸氣,當我看到他在霧氣後瞇著眼、為我的咖啡拉花時,一股愛意襲捲了我。人臉具有一種近乎不宜直視的親暱感,在一個萬物終究將毀壞的世界裡尤其如此。我們很難任憑自己觀看,卻不牽引出情感的後果。

  這個男人跟我一樣,臉上寫滿疲態。他曾失去了什麼?抑或他將失去什麼?他打算趁傷感襲來前提早哀悼嗎?

  我很清楚自己無意愛上另一個人。我想愛上的是更廣闊的事物,某樣能沉澱我和我漂泊心靈的事物。就如同一場戀愛,讓我能說出「我在這裡,我感覺自己活著」,而不只是靜靜地讓自己撐著。

  要當一盞守夜的燈火,光是泰然自若、日以繼夜地燃燒是不夠的。

  隨著我的日子被切分得越來越細碎,我發展出了糟糕的漫遊欲望。

  我開始羨慕真正的漫遊者,那些在黑暗大海漂泊,或逸逃登上高山、沿著太平洋屋脊步道行走的漫遊者。我幻想自己隨著步道上的足跡走向蠻荒的所在。但我一向不是戶外型的旅人,而是都市型的,是讓城市定義自我的後殖民主義者。一想到要在日漸暖化的地球尋尋覓覓,而且對著美麗的事物驚呼,就讓我卻步。我的心理狀態也是如此。預習哀慟的感受已在我體內生根,家人生命邁入終點帶來的陰影,讓我對其他終結也充滿警戒。

  死亡本身即是「有限」的定義。關於我的漫遊欲,我開始意識到,要找到那條讓我回歸無限、復返創意及沉思的心靈森林的那條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1684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3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十二月—愛】

當晚,我造訪了那位音樂家的網站,看見他拍攝的鳥類照片。這些照片應有盡有,而且稀奇古怪,不是那種你會在賀卡或鮮豔光燦的鳥類月曆上見到的照片。

這群鳥棲息在鋼筋、玻璃、混凝土與變電箱構築而成的家園。

有隻鳥的臉上罩著一只印著「冷凍芒果」的塑膠袋,另一隻則停在碎燈上,還有幾隻分別停在發黏的灰泥牆、鋼筋捆、大型鍛釘和鐵絲網上。這些鳥兒的行為與一般鳥兒無異:休息、飛翔、理毛、覓食、築巢──然而牠們無疑會更寧願生活在這些混亂、滿是沙泥和垃圾之外的世界。

這些照片透露的,並非平時可見的破壞環境罪行或是世界末日將至的訊息。若說這些照片真訴說著什麼,那就是愛。不是對漂亮女孩的愛,也不是對心愛之物百般呵護、擺在架上或櫥窗中的愛,更不是教人神魂顛倒、迫切渴望,甚至輾轉難眠的愛。這種愛既不理想化,目的也不在占有。我從照片中感受到的,是對缺陷與掙扎的愛,是對黯淡、樸素、美麗,或者有趣的所在──這個我們稱之為「家」的愛。

看著照片,看著鳥兒與牠們的周遭環境,我的心加速跳著。

等待世界對一件事冷靜下來時,我習慣了孤獨;身為兩名年邁移民的獨生女,我習慣了孤獨。我的父母各自離鄉背井,舉目無親來到這個嶄新大陸,在他們的人生歷史上畫出一條走向線。他們倆在這裡並不是扎根於土的樹木,反倒像是長在盆中的植栽。身為必須離群索居的作家,我習慣了孤獨。我在鳥兒的周遭看見的事物難道就是這個?我個人的孤獨?

我聯絡上這位音樂家,打算和他同行賞鳥。我想對一件事專注入迷,感覺自己仍能受到啟發。我沒將大自然視為是我私人的聖地露德,或是療癒的荒原。

又或許我有。

*

幾天後,我在街旁人行道上看見一個年輕男子正奇怪地移動著。他先是往前踏步,再往後踩,接著跨向一旁,向前踏,再踏回來。他的動作讓我想起,有時我跟先生也會裝模作樣地跳起現代舞。我好奇他為何在人行道上跳舞,於是走向對街。

躺在地上的,是隻尾巴受傷流血、飛不動的鴿子。我從袋子裡挖出一條健身房用的毛巾,將鳥兒裹起來,輕柔地將牠移到有屋簷遮蔽的門廊。我們蹲下來試著與牠交會眼神。我不曉得牠呆滯的雙眼是否看見了我們,或者牠已不在乎了。牠的動作越來越微弱,但我們持續凝視著。
 

 

 

 

... 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一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覺得的,也許遇不到,也許太微細。到得大病初癒,就會經驗到;在我,則疲勞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適,就是兩個好例子。我先前往往自負,從來不知道所謂疲勞。書桌面前有一把圓椅,坐著寫字或用心的看書,是工作;旁邊有一把藤躺椅,靠著談天或隨意的看報,便是休息;覺得兩者並無很大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負。現在才知道是不對的,所以並無大不同者,乃是因為並未疲勞,也就是並未出力工作的緣故。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高中畢了業,卻只好到襪廠里去做學徒,心情已經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幾乎一年到頭,並無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懶,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對他的哥哥道:「我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他從此就站不起來,送回家裡,躺著,不想飲食,不想動彈,不想言語,請了耶穌教堂的醫生來看,說是全體什麼病也沒有,然而全體都疲乏了。也沒有什麼法子治。自然,連接而來的是靜靜的死。我也曾經有過兩天這樣的情形,但原因不同,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我的確什麼慾望也沒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舉動都是多事,我沒有想到死,但也沒有覺得生;這就是所謂「無慾望狀態」,是死亡的第一步。曾有愛我者因此暗中下淚;然而我有轉機了,我要喝一點湯水,我有時也看看四近的東西,如牆壁,蒼蠅之類,此後才能覺得疲勞,才需要休息。 象心縱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聲打一個呵欠,又將全體放在適宜的位置上,然後弛懈了一切用力之點,這真是一種大享樂。在我是從來未曾享受過的。我想,強壯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過。 記得前年,也在病後,做了一篇《病後雜談》,共五節,投給《文學》,但後四節無法發表,印出來只剩了頭一節了。雖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個「一」字,此後突然而止,並無「二」「三」,仔細一想是就會覺得古怪的,但這不能要求於每一位讀者,甚而至於不能希望於批評家。於是有人據這一節,下我斷語道:「魯迅是贊成生病的。」現在也許暫免這種災難了,但我還不如先在這裡聲明一下:「我的話到這裡還沒有完。」 ... 有了轉機之後四五天的夜裡,我醒來了,喊醒了廣平。 「給我喝一點水。並且去開開電燈,給我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為什麼?……」她的聲音有些驚慌,大約是以為我在講昏話。 「因為我要過活。你懂得麼?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來,給我喝了幾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輕輕的躺下了,不去開電燈。 我知道她沒有懂得我的話。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有動作的慾望——但不久我又墜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識的牆壁,熟識的書堆……這些,在平時,我也時常看它們的,其實是算作一種休息。但我們一向輕視這等事,縱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卻排在喝茶搔癢之下,或者簡直不算一回事。我們所注意的是特別的精華,毫不在枝葉。給名人作傳的人,也大抵一味鋪張其特點,李白怎樣做詩,怎樣耍顛,拿破崙怎樣打仗,怎樣不睡覺,卻不說他們怎樣不耍顛,要睡覺。其實,一生中專門耍顛或不睡覺,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時能耍顛和不睡覺,就因為倒是有時不耍顛和也睡覺的緣故。然而人們以為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於是所見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著了腳,即以為象的樣子像柱子。中國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婦女用的「烏雞白鳳丸」,也將全雞連毛血都收在丸藥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卻是不錯的。 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 為了不給我開電燈,我對於廣平很不滿,見人即加以攻擊;到得自己能走動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臥病期中,全是精華的刊物已經出得不少了,有些東西,後面雖然仍舊是「美容妙法」,「古木發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卻總有一點激昂慷慨的文章。作文已經有了「最中心之主題」:連義和拳時代和德國統帥瓦德西睡了一些時候的賽金花,也早已封為九天護國娘娘了。尤可驚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縹緲錄》,把清朝的宮廷講得津津有味的《申報》上的《春秋》,也已經時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點滴》里,教人當吃西瓜時,也該想到我們土地的被割碎,像這西瓜一樣。自然,這是無時無地無事而不愛國,無可訾議的。但倘使我一面這樣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定咽不下去,即使用勁咽下,也難免不能消化,在肚子裡咕咚的響它好半天。這也未必是因為我病後神經衰弱的緣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講過國恥講義,卻立刻又會高高興興的把這西瓜吃下,成為血肉的營養的人,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對他無論講什麼講義,都是毫無功效的。 我沒有當過義勇軍,說不確切。但自己問:戰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儀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覺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卻並不想到此外任何好聽的大道理。吃過西瓜,精神一振,戰鬥起來就和喉干舌敝時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敵的確有關係,但和應該怎樣想的上海設定的戰略,卻是不相干。這樣整天哭喪著臉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還抗什麼敵。 然而人往往喜歡說得稀奇古怪,連一個西瓜也不肯主張平平常常的吃下去。其實,戰士的日常生活,是並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無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關聯,這才是實際上的戰士。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ssay/6rm39r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6300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芳苑便秘或腹瀉治療中醫集集肌肉、關節莫名痛看什麼科魚池鄉發燙感治療中醫水里頸部緊繃酸痛看什麼科
中寮昏眩中醫推薦 埔里倦怠、疲勞看什麼科 這間員林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溪湖白天沒精神看什麼科 埔里四肢麻痺改善中醫診所 ptt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永靖大量出汗治療中醫 埔鹽頸部緊繃酸痛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伸港下背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鹿港睡不著中醫推薦 治療有成效的彰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q6omc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